电磁兼容工程师网

标题: 电气领域的“中国骄傲” ——记工程院院士马伟明 [打印本页]

作者: 桃花岛主    时间: 2010-11-4 22:19
标题: 电气领域的“中国骄傲” ——记工程院院士马伟明
海军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伟明领衔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原始创新研究,承担国家和国防重大装备重点课题40多项,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40多项,20多项关键技术成果居世界先进水平;所有创新成果全部应用到我国自行研制的作战舰艇。马伟明先后获国家“十大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国家发明创业特等奖”及“当代发明家”等荣誉称号,他领衔的科研团队获“国家创新研究先进群体”。2002年7月,中央军委为马伟明记一等功。
  “科技强军,不能总是跟在别人后边追赶,必须站在领跑行列”
  上世纪末,我国研制新一代常规潜艇,需要装配高效能的十二相整流发电机。当时,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还处于空白状态,只能从国外进口。马伟明率领科研团队历经13年攻关,突破8项关键技术,研制成功国产十二相整流发电机,填补国家空白,装备多艘潜艇,这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我国从国外引进的十二相整流发电机,一直存在“振荡现象”,影响潜艇安全。然而,这是一个困惑电机界近20年的世界级难题,就连原创的某国公司也未能查明其机理和找到解决的办法。马伟明经过上千次试验、数万组参数分析计算,在世界上率先建立了发现“振荡现象”的“判据公式”,在这个基础上,历经1800多个日日夜夜的拼搏攻关,成功解决了“振荡难题”。当这一成果通过国家专利局公布于世后,某国公司总裁请求马伟明帮助他们解决“振荡”后遗症,并通过官方渠道正式提出购买马伟明的发明专利。不仅如此,这家公司还破天荒地将对外严密封锁的电机设计图纸交给马伟明,请求帮助审查。
  马伟明承担的科研课题,一半是国家处于空白的尖端课题,一半是有关科研单位不愿承担的“风险课题”。不少人劝他多干一些不怎么辛苦、出成果快、风险小的课题。马伟明却说:“经得起名利诱惑和风险考验,是起码的科研境界。”
  进入新世纪,我国研制新一代潜艇时,面临难以逾越的一大难题,就是要研制出大容量高速发电机,而当时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搞出来。马伟明主动请缨,率团队历经7年攻关,跨越7大风险,在世界上率先研制出了大功率高速电机,既降低了舰船发电系统的体积重量,又减小了震动噪声,大大地提升了潜艇的隐蔽性。
  在另一型潜艇的研制中,马伟明花了近12年时间,研制出可同时发交流电和直流电的“交直流双绕组发电机”,这一国际首创成果,使我国新型潜艇运行安全得到了可靠保证。
  “科技强军,不能总是跟在别人后边追赶,必须站在领跑行列。”马伟明的目光始终紧盯高科技前沿。
  舰船综合电力系统是舰船由机械推进向电力推进转变的一次技术革命,是发展“智能舰”的基础条件,是实现舰艇隐身、降低油耗、动力设备模块化和新概念武器上舰的重要手段。
  为填补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空白,从2000年开始,马伟明组织科研团队,联合国内10多家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展开一系列课题攻关。经过10年的不懈奋斗,在发电模块、推进模块、全系统集成模块等6大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了大功率推进电机、大功率变频推进系统的设计与试制,突破了制约综合电力系统装舰的“瓶颈”技术,使我国全电化舰船关键技术向前跨越了20年。
  某型舰船特种电力技术,目前只有个别发达国家掌握。马伟明率课题组集智攻关,提出了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设计方案。然而,没有人相信他们能搞出来,原因是我国在这方面技术积累不够。对此,马伟明横下一条心:“哪怕少活十年,也要攻下特种电力技术难关!”
  经过5年的不懈冲刺,马伟明带领项目组完成了样机研制和试验的全过程,43项关键技术全部被攻克,申报国防专利32项。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7位院士在对这一重大成果评审时激动不已,认为这项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其意义不亚于“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
“在科研创新上,个人的本事再大,顶多是个‘单打冠军’,而我们国家最急需的是‘团体冠军’”
  近20年来,马伟明领衔的舰船电力电子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既搞出了30多项国家和军队顶尖级科研成果,又培养出80多名电机、电磁兼容、电力、电子技术学科的专家级人才,平均年龄只有33.5岁。
  马伟明不肯在任何单位兼职,却乐意担任国内多所名牌大学的兼职教授,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发现好的生源,为国家培养“种子选手”。在马伟明领衔的科研团队中,有40多名教员、教授,8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分别来自清华、北大、浙大、武大、上海交大、国防科大等15所名牌高校,在马伟明的指导和培养下,他们已成为我国10多个技术领域的专家人才。
  为了培养出一流人才,马伟明不惜一切代价。他规定所里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既可以参加老师的课题,也可以自己提出课题,只要研究需要,要经费给经费,要设备买设备,要保障给保障。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赵治华被马伟明调来后,从事电磁兼容课题研究。然而,连续3年,赵治华没完成一个课题、出一个成果、发表一篇论文。“不要急于看成果,就看他努力了没有,探索了没有,发现了没有。”马伟明一直支持赵治华。第4年,赵治华发表了第一篇论文,立即在国际上引起轰动,现在他已是我军电磁兼容研究方向的专家。
  马伟明认为,没有尖端人才出不了尖端成果,没有尖端课题出不了尖端人才。近20年来,马伟明带领着科研团队总是向尖端科研冲锋,而他总是放手将年轻人推到一线担当重任。
  王东7年前是马伟明的硕士研究生,年仅23岁的他就被马伟明推荐为高速发电机的主设计师。开设计方案评审会时,由他向专家做主报告。专家们一看上台汇报的是个满脸稚气的中尉,既吃惊又怀疑,但设计方案却做得无可挑剔。经过7年的摔打,王东不仅成为海军工程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而且成为国内电机界后起之秀。
  为了鼓励年轻人大胆创新,近10年来,马伟明从不在他领衔的科研成果报奖时署名,全部让给年轻人。不仅如此,每年都有大量科研成果推广应用,马伟明坚持将技术无偿转让工业部门,不收技术转让费,在他看来,在科研创新上,只有国家利益,没有团队和个人利益。
  正因为如此,从2005年开始,马伟明领衔的科研团队,成为我国电工领域唯一一个连续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创新群体资格认证”。
  马伟明说:“在科研创新方面,个人的本事再大,顶多是个‘单打冠军’,而我们国家最急需的是‘团体冠军’。”
“如果我现在不拼命,国家选我这个最年轻的院士有什么意义”
  2001年,41岁的马伟明当选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
  “我们这代年轻教授赶上了国家科技创新的好时候,但谁也无法抗拒生命短暂的自然规律,只要稍为歇口气,别人就会跑到我们前面去,必须趁我们现在还干得动,再拼个10年、20年,出一批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培养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马伟明在挖掘自己生命潜能的同时,也在向生命的极限挑战。
  2007年5月,马伟明的父亲患癌症从江苏老家到武汉动手术。一周后,父亲见儿子每天忙得连跟自己说话的时间都没有,就直接来到马伟明办公室。忙得不可开交的马伟明一见父亲:“爸,我下午出差,有事中午回家吃饭的时候再说。”父亲火了:“我老了,命不值钱。可你还年轻,你看看自己的脸色比我这个癌症病人还难看,谁给了你多大好处让你这样玩命?”
  马伟明也火了:“谁也没有让我这样干,我干得是自己喜欢干、愿意干、也必须干的事!”
  20年来,每年都有马伟明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每次鉴定会,专家们都为马伟明的身体担忧。马伟明的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郑逢时教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不担心你在学术上超过我,只担心你的身体还能坚持多久?!”
  两年前,马伟明到北京出差,海军机关领导见他面容憔悴,当即强行留下他,送他到海军总医院检查。全面体检后,1.76米的马伟明体重仅51.5公斤,10项生命健康指标中有7项不合格,有些指标只有正常值的一半。海军工程大学、海军机关每年都安排马伟明疗养,可他一次没去过,就是住院也是三天两头回去加班或出差,他长年累月都是边吃药边工作。
  马伟明的助手刘德志给他算了一笔时间账:以每天8个小时工作量计算,他每年的工作量相当于正常人的1.5倍。按他目前承担的科研任务,就是再过10年他也挤不出一个休息日。
  马伟明从国外回来,一下飞机就直奔试验室解决技术难题;在医院打着吊瓶,听说部队有难题要解决,拔掉针头就走;每年除夕晚上6时回家,初一10时到试验室已成为工作习惯;儿子7岁时,父子俩呆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一个月,唯一一次给儿子带回的礼物,是出差时飞机上发的一盒点心。
  2009年6月,马伟明腰肌损伤不能站立,连续4个晚上让人把他抬到试验现场,躺在椅子上指导课题组成员解决难题。
  “如果我们不能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那国家还要我们这些院士有什么用?”马伟明说,“如果我现在不拼命,国家选我这个最年轻的院士又有什么意义?!”
作者: danloyor    时间: 2010-11-4 23:08
马伟明
不是一般的牛,中国最年轻的院士

作者: 楚狂人    时间: 2010-11-5 08:01
顶!
作者: yangguyue001    时间: 2010-11-26 18:30
顶!努力加油
作者: 桃花岛主    时间: 2010-11-26 22:51
军中“牛人”可分成作战型的、科研型的、维修保障型的;按部门区分,海空陆二炮总装、总参、院校等,又可分出很多。要说起来这真是个“坑”,填不满。
    先说科研型的,把马明伟排在第一个,应该没有什么争议吧。

    这个人牛,确实牛。十多年前,军委级别领导当面请他出任海军工程大学校长,这个很多人盼得流口水的正军级职位,却被他一口回绝。不是他清高,也不是他不给军委面子,而是他觉得自己适合搞科研,而且能干出名堂,而他去当校长不一定能干出什么名堂,而且可以当校长的人多得很。这件事突现了马明伟的性格。
  
    三年前,海军司令员吴胜利亲临海工大听了马明伟两个多小时的汇报,了解了马明伟的四大研究方向后,司令员很激动,握着马的手亲口许诺“这四大研究方向只要有一个取得重大突破,海军就要给你们记功、为你们庆功!”可见,马明伟的科研内容,不是一般的重大,而是“特别”的重大。甚至有人把这个“重大”与“两弹一星”相比,这是否过暂且不说,至少是不一般。
  
    马明伟的成果很多,报道也很多,网上打入他的大名随便一搜,那些资料恐怕你一晚上都看不完。他干的什么“重大”名堂呢?一言以蔽之,就是在电机方面的,成果是系列的。从铺天盖地报道中,摘一个头一个尾,连猜带蒙说一说,欢迎懂行的补充纠正。
  
    十二相整流发电机,这是上世纪末他和他的团队搞出来的,解决了困惑电机界近20年的“振荡现象”这一世界级难题。这一成果后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个东东是潜艇用的。他创立的三相交流和多相整流同时供电的发电机基本理论,并研制世界第一台交直流双绕组发电机系统。马团队的成果,核潜艇、常规潜艇都要用,水面舰艇也离不开。093、094、039A最终定型,与他成果分不开。总装的评价是“不仅功率密度和可靠性高,而且占用体积小”。估计下一个“全电推进”,也在他视野中了,这要成功了,“中国造”的潜艇,就不再是“山寨”,而是“极品”了。
  
    他成功的故事太多了,印象很深的是一个“把某所长骂哭”的故事。说的是中船集团某所搞的一个国家急需项目,国家投给他们好几亿元经费,可磨蹭了好几年,技术瓶颈就是拿不来。而马教授团队却自筹资金,花了两年时间,就已见到了曙光。今年6月23日,在一个研讨会上,马明伟骂那个废材所长是“崇洋媚外”,指责他们:“你们总体所做不到,是因为你们不会,你们不懂就不去推进这个技术的发展,就不去用它;你们不会,我们会,为什么不要我们的帮助。”
  
    马教授与那个废材所长争的,实际就是航母用的“弹射器”。那个所拿到钱后,不思进取,跟着人家亦步亦趋,搞蒸汽弹射(求稳妥倒是也可,但至少要做几个方向论证,对电磁弹射瞧都不敢瞧一眼,说废材不算过吧);马教授团队是跨越式的——直接上电磁弹射直线电机。这玩意儿,美国人都还没搞定,马团队至今也仅研制成功直线推进电机单元,还没做出全尺寸样机。因为海工大不是“计划”的承制单位,马团队能不能拿到国家给的钱还是问题。那个总体所搞得蒸汽弹射,截止五个月前废材所长被马教授骂时,还没成功。拿不到钱的,自费搞出名堂来了;按“计划生育”拿到钱的,还没见到名堂!
  
    这个电磁弹射直线电机如果成功——不仅是航母,磁悬浮、电磁炮……用处多了。这大概可以与“两弹一星”一比吧。
作者: emcoh    时间: 2010-11-30 13:39
牛人,葱白
作者: 桃花岛主    时间: 2011-2-16 20:54
一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同时为新型潜艇提供高品质交流和直流电源的交直流集成式双绕组发电机系统,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教授主持完成的此项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国际上率先开创的交直流电力集成新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这一发电机还为我军某新型潜艇动力系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供电方案。
作者: mark    时间: 2011-2-19 10:38
强人
作者: danyan    时间: 2011-8-17 08:56
太牛了!!
高手在民间啊,政治上的人物是不是和研究的!!
厉害厉害!!
作者: 将和小兵    时间: 2011-12-24 12:53
经得起名利诱惑和风险考验,是起码的科研境界,敬佩
作者: zzxz726    时间: 2012-4-16 05:11
谢谢啦,辛苦啦。感谢感谢!











作者: 新人    时间: 2013-4-8 16:03
敬佩,继续努力
作者: emcbbs    时间: 2013-5-6 09:12
坚守岗位,专心搞科研一辈子,不为名利,只求为国家解决难题,敬佩!
作者: wmeee    时间: 2013-9-25 13:58
多几个就好了,就不用出国留学了,留学个毛线,让老外都来学中文看中文书。
作者: webber_RAE    时间: 2013-9-25 16:28
桃花岛主 发表于 2010-11-26 22:51
军中“牛人”可分成作战型的、科研型的、维修保障型的;按部门区分,海空陆二炮总装、总参、院校等,又可分 ...

学习了,以前没有听说过他的大名。
作者: 桃花岛主    时间: 2013-9-25 21:37
wmeee 发表于 2013-9-25 13:58
多几个就好了,就不用出国留学了,留学个毛线,让老外都来学中文看中文书。

说的好,哈哈。




欢迎光临 电磁兼容工程师网 (http://bbs.emcmark.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