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经常会有工程师朋友问:“张工,EMC设计时,PCB怎样布局会好些?有些什么原则?”
在EMC行业工作多年,各行各业的产品都有涉及,从日常的家电产品,白色家电或黑色家电,电脑手机,医疗器械,电梯,到汽车行业的汽车电子零部件、汽车驱动器、再到航空机载电子、航海舰艇设备等等产品,可谓​​各行各业的产品都有接触,在电磁兼容问题上,与研发工程师们讨论得最多的话题就是电子电路的EMC设计,在设计中又是以PCB设计聊得最多。很多客户朋友通过电话咨询,一接起来就听到“你好,张老师,我有一款产品EMC测试不过,你有什么建议?';“辐射不通过整改有什么好的方法?”;“PCB的地线要怎样设计?”等等诸如此类。
这些问题是我工作中经常听到的,按照一般的思维方式理解,对于一个专业从事EMC设计整改行业多年的工程师,回答这些问题不是难事。但实事却并不非如此简单。这些问题是我这么多年来,最怕听到的。一问起这样的问题,我立马就丈二和尚了,即便假装勉强回答,也是回答的无边无际,天花乱坠,糊灌一通,呵呵.........这个问题就比如问你:怎样学会骑自行车?
电磁兼容EMC中PCB的设计,我经常做一个比喻,电路是基因,PCB是骨架。再好的基因,没有骨架也是白搭,再好的骨架,没有好的基因,也是毫无用武之地​,两者相辅相成。讨论EMC话题,都离不开基因和骨架的条件,也就是离不开电路原理和结构,在遵循基本规则的同时,骨架和基因还得相互适当调整。前面讲了这么多废话,就是想说明一个观点,所有基于EMC的技术讨论都要给个限定条件,这样讨论起来才有意义。
例一:PCB地线设计要将模拟地与数字分开隔离。
根据鄙人多年来的经验,理解这句话只理解了一半的意思。我并不是说这样讲是错误的,但是很多资料上都是这么一笔带过。对于没有丰富经验或刚入门的工程师来说,这句可能就产生了歧异,会在以后的产品设计中根深蒂固,甚至要经历惨痛的失败后才会回过头来。​​​​
X
上图为某产品的PCB设计图,忽略红圈中的焊接点。这款产品本身的功能非常简单,从PCB布局上我们可以猜到电路大致有4大模块,电源模块、数字模块、模拟模块、信号公共地。当然我并不认为设计者水平不高,也许在他或者她的脑海里,一定存在一个概念,PCB的设计中地要隔离。这个概念来自于哪里?来自于没有限定条件的所谓的经验总结。并非在电路中,非要将模拟地和数字严格区分,需要根据实际电路原理下定论。比如说产品的数字电路工作最高频率4MHz,DC/DC电源工作频率最高1MHZ,是否要将数字地与模拟地隔离处理呢?答案当然是不一定。把地分离得太散,在某种条件下,会产生地偏移,地与地之间的电位不均等,地阻抗较大,对噪声不能很好地泄放,会引发更多的问题。但在高频电路中,这个经验总结就是基本正确的,​高频信号频率高,如果隔离度不够,高频噪声信号可能会患入模拟地,并引发大面积的泄漏,对后期整改带来不可逆转的麻烦。所以定义是否要隔离,要根据电路的噪声与工作频率或功率而定,有功率的电路,需要做一定隔离,比如功放,大功率电源,步进驱动器等,有高频的电路,需要做隔离,比如有差分信号,D/A,A/D转换电路,LVDS, 网口,HDMI,USB接口等电路。
例二:PCB的地面积要大,以减小阻抗。
上图为某产品的PCB设计图,设计者索性将背板全部铺地,一是可以减小地的阻抗,又可以兼得对正面芯片与信号的噪声的吸收功效,一举两得。但实事上,如此设计会带来一个致命问题,就是信号噪声,无论是模拟还是数字,全部流到地上,相互之间是可以通过地层流通的,前面端口或信号的滤波措施,全部没用。就好比屋子的正门虽是关闭的,但后门而是却是敞开,不能防偷。地的阻抗小,固然重要,我们通常的滤波多是采用电容,电容是能量转换器件,将噪声转移到地,通过较低的阻抗泄放。但全面铺,减小地的阻抗的同时,也有可能将其它模块的噪声引入地,再有电容传递到信号线,导致出现问题。这把双刃剑,用好了,就是就是兵器,用过了就是屠刀。
例三:PCB没有完整的地,信号线统一横向布置。​
上图的PCB布局,我们看到的是一条一条的横向走线,整个电路找不到一块稍微完整的地。如此设计所导致的问题就是:1、信号线之间横向耦合严重,易导致信号串扰,2、地阻抗大,对信号和端口的滤波效果不佳,减小了滤波电路的效能。PCB中的地,大部分是半岛地,噪声在半岛地上分布是不均匀的,电荷累积在一端,达到一定能量即会对外辐射。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有工程师朋友说:“张老师,我在信号线上加了滤波电容,为什么结果更差呢?”这个问题就是此案例要讨论的。电容的特性是转移能量,或者说导通能量,在一定频率下,电容它是相当于短路的,搞电路设计的朋友都知道,不废话了,在信号线上增加了滤波电容,噪声如流水,只会从高处往低处流,如果地的噪声比信号线的噪声还高,那么噪声的流向必将从地流到信号线,增加信号线上的噪声电平,导致测试结果变差,就是这个原因。所以地的阻抗小,在EMC方面的应用,其根本目的在于对噪声的吸收和泄放,始终保持地噪声电位低于信号噪声电平才是关键。
例四:​单点接地与多点接地。
10MHZ以下低频采用单点接地,10MHz以上高频采用多点接地还是那句话,这些经验总结当然不是信口开河,只是要加以条件限制。接地,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名词,接什么地?大地?模拟地?数字地?功率地?非常多。由于没有限定,太泛了,很多工程师就很难搞明白接地的真正含义,而很多工程师又故弄玄虚,把接地的功效渲染得出神入画,曰:一个什么什么问题,一根接地线就解决了;超了多少多少,改了接地线就OK了。。。云云。实际工作中,确有类似情况,但接地往往并没有那么大的功效,没有处理好接地的确问题较多。为了现象地说明,我把接地分为宏观接地和微观接地。宏观接地是对整个电路而言,微观接地,则是对每一块局部电路而言。
首先来聊聊宏观的接地方法。通常采用导线连接,该方法在一些大型工控设备里很常,有的则采用PCB螺孔接地处理,在IT产品和便携式产品里很常见。那么我们采用接地导线与电源地线或机壳连接时,这个属于单点接地。现在的工控设备,功能越来越强大,处理频率越来越高,单点接地​同样适用。只要注意接地线尽可能短,多短呢,理论上认为接地不超过产品最高频率的1/20波长即可。比如一个产品内部工作频率200MHZ,接地线不要超过7.5公分就好,在实际工作,我遇到一台船用报警装置,带显示屏,内部DSP最高工作频率达到150MHZ,由一个塑料封装结构再镶嵌到一个金属箱体内,设计者在处理结构问题时,考滤到了接地的处理方法,用了三处接线,分别锁到最近端的金属机箱上,在辐射测试,出现时钟窄带超标,主频为27MHZ, 由于产品没有良好的地层铺设,故拆除其中二个接地,保留离电源供电最近的一个接地点,改用导线直接锁到螺柱上,不再延长到机箱。再重测试,噪声下降,注意是噪声下降,而不是消除,仅是辐射的能量下来了,通过测试。
​ 另一个经验就高频要采用多点接地。在高频芯片或射频电路中,要屏蔽必须多点接地,但对于整个板子宏观来讲,当PCB电路采用多点接地时,可能会对ESD项目带为灾难后果。我遇到几个类似的问题,某汽车电子设备,PCB采用螺孔多点接地,结果在ESD外壳测试时,出现偶尔会失败,由于电路结构和芯片抗静电性能的差异,有时多点接地,会把ESD问题导入,在辐射或传导试验中OK,在ESD项目中却失败。数字电路中,过多的与外壳接地,并非一件好事,如果电路布局和芯片的抗静电能力弱,那么多点接地的方法在ESD中,最好加以限制。处理这个案子时,为了保证接地有效,将三个螺丝孔的PCB地割断,仅保留一个螺孔,此接与电源负极最近。重新试验ESD通过。还有一个案例,一医用牙床设备,一块控制板因接地出现传导不通过,从传导数据分析,它就是一时钟干扰,主频为4MHZ,主频不高但倍频上来了,产品在设计时,板子就与机壳存在连接点,当时我也没注意到这个接地的危害,一直在想办法将倍频处理掉,在试验过程,无意间将板子悬起来测试,板子没有与金属体连接,测试通过。后来分析才明白,这个接地存在问题,接地就在控制器芯片的旁边,控制芯片又接近电源端口,结分离处理后所有项目测试都通过。实事说明有时候有些措施又是多余的,反而带来问题。反过来,微观上的接地原理亦然,EMC问题要综合的通盘考虑,不要脚痛医脚,头痛医头,有时候头痛治好了,脚又痛。主要分清楚为什么要接地,接地的意义是什么就能正确运用前人留下的宝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