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這一帖,有了一些新的領悟,請過路諸位大俠指教!
這是一個EMS測試,也就是說信號源發出信號後在不銹鋼外殼上感應出共模電流,此共模電流有兩條流動路徑,一條由對地寄生電容流入地再回到信號源,另一條則流入PCB的GND造成EUT誤動作
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我有兩個想法
第一,改變外殼的尺寸,使其成為效率很差的接收天線
900M的波長是33CM,最有效率的天線長度是33/4=8.25CM,及其奇數倍(3、5、7、、、倍)
次有效率的天線長度是33/2=16.5,及其整數倍(2、3、4、、、倍)
所以外殼的尺寸理想值之一是8.25與16.5的中間,也就是3/8波長,即12公分左右,5/8、7/8波長也都可以
這個方法的缺點是,即使避開了狼(900MHZ),難保不會遇上虎(其他頻率)
第二,既然流入EUT的共模電流導致誤動作,那就想辦法降低這條路徑的電流,但由於對地電容是固定的無法加大(分流觀念,加大後可減少流往PCB的共模電流),所以只能加大共模電流通往PCB這條路徑的阻抗,於是導線與電容便在此時出現作用,都加大了PCB與外殼間的阻抗
至於導線為何沒用,我想是因為響應頻率的關係,換根細長銅箔應該可以改善(阻抗加大),而不是粗短
若此推測屬實,則直接隔離PCB與外殼的接觸是最簡單好用的對策方式,完全不加成本,PCB小改即可,其實這就是FARADAY CAGE的觀念
這個方法有同樣的缺點,避開了狼(EMS),難保不會遇上虎(EMI),不過若是個確實的FARADAY CAGE應該也不必要太擔心,只要把纜線處理好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