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西电培养了大批从事国防科技、电子信息方面的人才,他们为提高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水平和国防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
记者:西电以特色立校,请谈谈您所理解的西电特色,这种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邱扬:西电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大学,我认为大致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西电人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西电建于红军时期,大批急需的电子信息技术人才从这里奔赴我军最需要的地方,为强军、强国作出了很大贡献。可以说,相比其它学校,西电人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豪感更强烈一些,更浓厚一些。如今,这种光荣的革命传统,已经成为每一个西电人的烙印。拿我来说,从进校开始,就接受这方面的教育;留校工作以后,也始终牢记这种使命,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二,学科专业设置紧跟现代科技发展方向:西电电子信息学科门类齐全、人才济济、仪器设备精良,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在电子信息领域内学科齐全的高等学校。在综合类高校里面,电子信息学科顶多是一个学院,而西电差不多所有的学院都涉及电子信息类学科,具备了从事电子信息学科重大研究的必要条件;同时,西电还具有鲜明的军事电子信息特色,其培养的许多人才都分布在与国防科技相关的部门工作。当前电子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我国军事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这些都为我们参与尖端技术的科学研究创造了必要条件,也为西电大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
第三,具备了创一流高校的人才队伍:这包括管理和教师两个层面的人才队伍。应该说,经过多年的积累,西电已经具备了一支具有良好基础的管理和教师队伍,涌现出不少的名师和优秀教学管理者。同时生源情况一直比较好,每年西电本科生招生的分数,都是与名校看齐的,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选择在西电学习深造。
“要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学校应该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一个学习和发展的目标,并以其为榜样,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
记者:西电要发展,您认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或者说,您认为不足在哪里?
邱扬: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和奋斗,学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研实力不断增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不过,如何持续发展也是摆在西电人面前的重大课题。我认为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第一,扩大开放,加强交流:与其他学校相比,西电的学术氛围还不够浓厚,与国际接轨的程度还有距离,国际间的学术交流还不够多。当前,学校普通教师和学生的学术主动性还不强。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学院要组织一个学术活动,最头疼的问题不是请不到高水平的报告人,或者是缺乏相应的经费,而是无法落实听众,往往只能够下硬指令,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和教师来听讲座,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既体现出我们的学术氛围还不是很浓厚,同时也体现出教师不注重接受外来的先进理念,若教师不主动接触学科发展前沿,不珍惜这种机会,如何能在专业方面有所发展?另外,学校在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不足。说到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我认为学校不但要鼓励年轻教师出国深造,光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还不够,要和国际接轨,要加强国际学术交流,还必须在全世界范围内,树立一个学习和发展的标杆,并以人家为榜样,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只有当实力提升了,才有所谓的合作,才可以进行深入的交流。再一个就是,我们出国的人数还不多。相关交流是建立在一定的关系基础上的,因为关系比较淡薄,你根本请不来真正的大家、名家。我觉得,学校不但要鼓励年轻教师出国,还应该对骨干教师也有针对性地进行鼓励,否则年龄一大,他们想出都出不去了。而且,学校管理的中层干部也要扩展国际视野,应该为他们创造一些条件,让他们出去学习一下,锻炼一下。视野这个东西,看不到,自然就想不到;只有看到了,才有可能体会到。
第二,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对一所学校来说,要想发展,首先你得敢想,想都不敢想,谈什么发展?只有敢想了,你才有可能敢做。敢于创新是发展的基础。先进的理念对于学校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各个基层学院中,大部分的老师学生,工作学习都很实在,勤奋踏实,而显得不足的就是创新的理念和开放的举措还应进一步加强。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西电的发展,实际上首先要解决的还是理念问题。
第三,因材施教,特色培养:我注意到西电的毕业生大多数从事工程应用类科研工作,所以作为主要培养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的基地,我校应该注重培养更多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使我们的学生具备较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认为,在人才培养方面,特别是研究生培养上,应该是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并举。但是,当前的情况好像并不都是这样。以人才培养为例,我们的一些研究生做论文,写出来的多,做出来的少,往往只见论文,不见实物。当前,国家已经开始将研究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培养,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扩大工程类硕士的培养比例,就是个很好的风向标,我们应该合理定位人才的培养目标。
第四,突出特点,做大做强:我校学科门类齐全,每个学科都承担着与本学科相关的科研任务,但是学科间的协作比较少,同时理论性科研较多,工程性与理论性并重的科研较少。这导致我校主持或参与国家立项的大项目比较少,大团队也比较少,也难以出大成果。因此,我们一方面应该强调学科的大协作,只有大协作才有大成果,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出现顶尖的国内外成果。同时应注重理论与工程的并举,在我校当前的科研团队中,有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只做理论研究的,研究团队较难建立起来,而那些把理论研究和工程研究并重的团队则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其实,这个现象很好理解,毕竟理论研究中,像自然科学基金这类项目的经费是有限的,融入不了更多的参与人;而大工程、大项目的经费往往很充足,一方面能够为大团队的建立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各类人才提供很好的施展才能的舞台。因此,对于学校的科研工作来说,理论研究与工程研究应该并举,共同发展。
不过,当前我们的管理模式和人才评价方式,对人要求太全,论文、科研、教学,一个都不能够少,这会制约一部分人才的成长。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的才能也是有多方面的,我们不能够要求太全。要知道,人才应该有所不同,可以分为理论人才、工程人才、教学人才,只要人家某一方面有特长,就应该重视他;只有这样做了,才叫合理的人才观,学校应该建立起这样的人才评价和管理模式。
“增强传承西电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让每一个教师、学生都把传承西电精神,当成自己的重要责任。”
记者:外界都说,西电学生踏实能干,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如果要创新西电的人才培养模式,您觉得该如何加强?
邱扬:从学生的培养来看,外界对西电学生的评价,一般是基础扎实、比较勤奋,另外一个就是开放的程度不够。我觉得,我们除了要继续保持西电的人才培养传统之外,还应该加强对学生领袖能力的培养。我们培养的学生,仔细算起来,真正成就大事业的并不是很多,也许他们缺乏的就是这种领袖能力。即使是做科学研究,你不敢想不敢创新,没有自信,没有扬弃,必定难成大业!因此,要逐渐通过校园文化,让学生的涉猎面更广阔一些,具备更加全面的能力。
具体地说,我认为要加强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一是要鼓励学生做领头羊,敢于冒尖;二是在工科知识之外,要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他们;三是加强经济意识的培养,简单地说,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算账,懂得用合理的支出取得最大的利益回报;四是要加强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我比较喜欢学生积极进取,华为那种狼性十足的文化,我觉得很好,年轻人如果办事不争第一,没有这点激情,能干成什么事情?
目前,我们的学生管理队伍很优秀,非常负责任,这个很好。但是,我们也要防止管得过多、过死,应鼓励和启发学生开放性思维,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低年级同学开拓思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奋斗观。
记者:曾听别人说过您刚毕业的时候,曾经只身到国防科工委,争取回来一个基金项目,请给我们谈谈这件事情。
邱扬:确实有这件事情。毕业留校不久,我到北京跑科研,申报了一个电磁兼容方面的项目,去汇报的时候,底气不足,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那天凑巧,接待我的领导说,还有一个研究所所长在等他,只能给我5分钟时间介绍项目的情况。5分钟能讲些啥?不过我还是很认真地向他介绍我的项目,5分钟以后,没想到他对我的想法很感兴趣,居然让我继续讲,而让所长等着。后来,这个课题就这样申报成功了。
这件事情对当时只有20多岁的我来说,印象十分深刻,它教会了我一些道理。第一,用简短的话说明一个问题。能不能把很复杂的问题,用精炼的话说出来,并把特色也说出来,而且这个特色还是新的,这个非常重要;第二,要勇于推销自己。想一想,我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教师,在这种场合如果不敢推销自己,哪能有成功的机会?因此,我们必须具备推销自己的勇气;第三,要有做好事情的能力。如果说,拿下项目需要勇气,那么拿下来以后,能不能做得很好,则需要的就是实力了。
记者:当前情况下,西电精神该如何传承?
邱扬:我觉得,传承西电精神,我们能够做的事情包括:第一,增强传承西电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让每一个教师、学生都把传承西电精神,当成自己的重要责任。第二,要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情,并告诉不同层次的老师,他们应该思考些什么东西。第三,西电精神的传承,学科带头人显得更重要,带头人要正派做人,勇于负责,创新务实,关心同事,才能具有凝聚力,才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团队。我们学校这样的团队多了,西电精神就一定能够很好地传承下去。
春风化雨露 桃李竞芳妍——记我的导师邱扬教授
http://bbs.emcbest.com/viewthread.php?tid=3673&extra=page%3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