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中国技术人才为什么不如西方有创造力?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11-11-13 21: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在科学技术水平上与西方发达国家比有相当大的差距,中国制造的产品上用的各种IC大多还是欧美日韩台的货,就连我们的各种产品规格与产业标准还是西方说了算,这种公认的差距还只是从最表象上看。从技术开发的方式看中国人也明显喜欢抄袭不善原创,比如我们国家的J-11战机就是俄罗斯Su-27的中国版,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胜枚举。
      为什么我们民族不善原创?你可以从历史上找理由,也可以从经济水平上找说法,更可以从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上找借口等等。但大家有没有从我们自身找原因?从我们日常生活的思维方式上找原因?因为日常的常识性、习惯性思维是我们最基础的思维,是差异的根源所在。
      中国人与西方人习惯思维上有哪些差异?
      比如吃饭中国人使用筷子、西方人使用刀叉;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善用直拍、西方选手多用横板宛若刀叉在手。巧合的是使用筷子的人是把东西整个夹来吞下,工具灵活;而使用刀叉的人喜欢解析,也就是喜欢把东西拆解开来搞清机理。
      因此,按这个现象比较两类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西方人喜欢问“为什么”,而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太过着重于考虑“如何”而讨厌总有人问为什么。
      正是由于我们喜欢看重“如何”,我们的火药是在炼丹时碰巧发明的,而创立了分析化学的是西方人;
      正是由于我们不喜欢“为什么”,我们的先人观测天文的成就号称领先西方几百年,而西方前辈通过探究天文却发现了万有引力规律从而奠定了近代物理学的基础,直至开启了现代文明的新纪元;
      正是由于我们喜欢看重“如何”,我们的道家明明是要研究道,后来个个都是研究出各种各样的术,什么长生术、炼丹术、养生术、房中术等等;
正是由于我们不喜欢“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只要求考试成绩,不管孩子们是否真正理解,造就了我们现在万人诟病的应试教育的教育机制。
     这就是我们差距的根源,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的结果天壤之别,那么我们就没有一点儿机会都没有了吗?
     这种差距我们当然不愿接受!既然不甘心,有什么出路呢?
      一、现实生活与工作,养成探寻事物本质的好习惯,凡事多问些为什么。
      各位业务兄台有没有在生意砸了丢单后进行教训总结呢?相信都有,但有没有试过接单后进行分析与总结你为什么能接单呢?
      工程师解决了一个问题,心情舒畅,但有没有进行更深入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在架构合理性上是个什么性质的问题呢?
      看完一本书,是一目十行地看完了,有了心得收获,阅读让人成长。但有没有感觉你把它看“厚”了呢?把书看“厚”就是多思考为什么以及问题的本质,如果你有把书看“厚”的习惯,相信你应该喜欢看薄册子,而不是长篇小说一样的这个论、那个论,因为这么厚的书很难让你又能看完又能看得更“厚”、更透。
      我们管理人有没有将一些管理问题与类似孙子兵法类问题进行类比过呢?相信有不少高手都有这方面心得。但我强烈不建议这种思维习惯:多探究一些人性的弱点与优点本质,包括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与自己的优缺点相结合找出适合于自己的管理文化与制度,而不是管理套路这种术类的局中。道比术在长期、全局范围要合理、本质、高效得多。
      二、培养好的习惯,何时都不晚
      人的智商有两方面表现。一方面是记忆力,记忆力强能让人不用深入思考而能处理很多很庞杂的事件,所谓日理万机那种。另一方面是举一反三能力,它是人根据现象进行归纳分析后得出推理的逻辑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创造力的本源所在。
      强大的举一反三的思维需要有足够的经验积累,再加上不断的特征归纳成为各种各样的模型存储于意识中。越多进行观察与归纳,经验与模型越多,看问题的本质越能深刻。因此,智商不高的朋友要相信你的能力有机会战胜智商高的人,只要你养成良好的习惯。我在看招聘简历时也非常注意有大专学历的人,因为他们当中有相当比例的优秀人才。
      我们的教育也应当在这方面着手打造中国的解析式思维。不能再让考试这种记忆力淘汰赛扼杀了有创造力的才骏。而且要更注重小孩子的习惯培养,如果自己的小孩问了很怪很怪的为什么,请不要骂他傻,他的这个为什么可能会改变世界,反而要鼓励。
      凑巧的是,傻这个字用五笔拆划竟然与创造力相同:wtlt------有趣!

精彩评论11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11-11-13 21: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电磁兼容工程师论坛宗旨是“互助与交流”,我们一直提倡交流讨论,没想到被这篇文章剖析的淋漓尽致,因此,看到本文时,管理员如遇知己,发上来和大家共勉吧。
li-0165 发表于 2011-11-13 22: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钟科 发表于 2011-11-13 23: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大家都以技术作为跳板,做不了几年就转管理了,怎么可能提升?
桃花岛主 发表于 2011-11-14 20: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钟科

没办法,这国情就这样了,现在不论哪个企业,技术专家就是没有管理的混的好,比如两个人同时进一家公司,一个走技术路线,一个走管理路线,即使是平级,技术的肯定不如管理的。现在为什么把公务员叫红领,不说大家也明白。
桃花岛主 发表于 2011-11-14 20: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li-0165

岛主本人注定走技术路线了,论坛里给大家共享了很多,其实只是冰山一角,后续共享的会更多,可能也会出几本关于设计(架构、PCB、结构EMC设计方面各一)、案例、问答方面的书,都是理论结合实践的经典的那种。
sunley 发表于 2011-11-14 22: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岛主的大作@
rarkii 发表于 2011-11-15 11: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世界上市场才是王者。
相对其他发达国家来说,中国给技术人员的照顾太不如管理者了,而不是能够一碗水端平。管理者的性价比比技术高的多,技术当然向管理靠齐,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物以稀为贵,做的人多了,当然就不值钱了。风险越大,压力越大,当然做的人更少,要么就粉身碎骨,要么就功成名就,做技术当然不能这样一气冲天了,只能在等待中消磨。
很多的时候,管理者比技术人员多的更多是对人情世故和市场资源的敏感,而技术人员恰恰太缺这些了。
有技术的人不一定有胆识,遇到机会也会过于小心,总是留着qiang zhi dan yao。有胆识的人可以借助有技术的人,一定要乘风破浪,打光所有子弹才会罢休。
kenji 发表于 2011-11-15 12: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触感触啊   还是大的环境决定了小的细节 技术不好做 分享不容易
sarenbarci 发表于 2011-11-16 22: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很多管理人员狗屁不通,瞎指挥,一副官架子,哎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读懂电磁兼容前沿技术
电磁兼容工程师网和论坛专注于电磁兼容行业自媒体平台,平台集聚大批资深的电磁兼容技术专家,面向电磁兼容应用行业工程师人群,提供技术交流、答疑解惑、资料下载等,每年在全国巡回举办最专业技术研讨会。以助力行业创新发展为使命,经过14年的发展,已成为电磁兼容行业最具知名度的会员制社区。
加入我们

电磁兼容群:334175333

防雷技术群:50395925

安规技术群:559434720

联系我们

公司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毕原二路军民融合产业园一期B1栋1层101室

联系电话:王媛媛 17791287039

联系电话:桃花岛主 18991808692

电子邮箱:info@emcm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