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波:EMC Design guideline之placement
工作不忙,趁机总结一下layout Design guideline,望与君共享,共论之。(1月7日更新:红色字体)(1月8日更新:蓝色字体)(1月9日更新:绿色字体)(1月10日更新:紫色字体)
PCB EMC Design guideline之placement
1.将低速元件集中在板子的一个区域,高速元件集中在另一个区域(尽量远离I/O口;机壳为金属时,高速装置尽量不靠近结构缝隙)
2.关于晶振:晶振尽量在IC旁边,晶振下方禁止布线,特别是对外接口直接相连接的接口信号线
保持晶振下方的GND完整性(此为晶振设计第一要素)
晶振避免放在PCB边缘且晶振禁止安装在插座上或者在板边
晶振30mil内禁止布线,50mil最佳
3.低频I/O电路和模拟电路I/O靠近Head 布放
4.模数转换电路应布放在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交接的区域
5.基准输入电压源要远离数字信号,尽量靠近板边,且远离clock电路
6.I/O与其驱动电路尽量安排在PCB同一边缘,且驱动芯片与对应I/O接口之间距离尽量短(如USB、HDMI,其控制芯片尽量和Connector距离小)
7.FPC的插座尽量临近对应控制IC
8.Heat Sink要有良好的接地
9.高速讯号的FPC/Cable/FFC尽量要简洁,不要超过两次或S形弯折并需要缩短到最短,最好不要以锐角角度弯折,禁止在板子上方布线,可以使用胶带等材料固定于机壳或遮片之上
10.在设计上金属件要锁附或者焊接于GND plane
11.若是需要以钣金件互连接导通时,务必确实连接,最好接触处镀金等,降低接触阻抗最少小于0.04ohm
12.尽量让导体需与其他电子零件保持安全距离
13.若外壳是金属时,I/O的GND是否都有连接外壳Shielding
14.金属外壳设计是否有考量接合处重叠密合处理,且金属外壳之间的接触要有一定的接触面积,重叠处不可喷涂绝缘漆类似的阳极绝缘处理
15.塑料外壳设计需要考量全部间隙,需要加大叠合之裙边,使其重叠距离与主板保持安全距离8mm-15mm(此处的安全距离可以理解为沿边距离即爬电距离,分别对于空气放电8kv-15kv,为实际经验所整理)
16.当按键或螺丝为导电体时,可以利用绝缘材质阻挡,让导体与PCB保持安全性
17.尽量避免悬空的铁件、螺丝等破环外壳屏蔽性的设计
18.设备的电源线不可过长,如果有单独的电源板,尽量安排在设备的边缘区域
19.PCB板上的螺丝孔周围最好有露铜,与螺丝增强接触
最后借前辈的话和大家共享:EMC设计指南,仅仅是参考,电子产品成本管控严格,若是严格按照此来做设计,没有出路,要灵活运用,有的时候虽然违反了设计准则,但是可以用其它的方法去避免会发生的问题。EMC layout设计是寻找最优的途径来控制产品EMC性能,心中有准则,手中有方法。循序渐进,必然能成为高手。 关于PCB layout Design guideline小弟一直会总结,因为小弟接触产品有限,希望大家踊跃发言补充进来,小弟尽量总结成册,成为咱们论坛自己的guideline! 等placement整理完毕之后,小弟好有clock、power、I/O port 、等部分与大家分享。 期待更新啊。支持下。 期待佳作 安全距离是否过大? 回复 6# justforyou
这是我们这边的规定,因为我们标准都在8kv以上所以会大一些。一般的会比这个低多少? 回复 1# 阿飞小白
阿飞老弟,总结是个好习惯,共享更难得,顶;继续努力,本文将在《电磁兼容工程师》-2013年第1期【经验分享】栏目刊载;
接下来数天甚至数月我们一条一条的讨论你的分享,共同提高。 回复 8# admin
谢谢,能与大家分享是件可以带来喜悦的事情。呵呵,小弟还是初出茅庐,希望各位前辈多加指教,多多交流,努力成为电磁兼容第一站! 回复 4# stone0371
请教一下,关于电子零件的安全距离,stone兄是怎么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