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讨论深入了. 靜電最主要的成因是兩個物體接觸後分離是正确的, 但是我想这里遇到的情况是静电放电条件, 不是产生条件. 我们无法保证机箱或者主板是不带静电的.(机箱如果接地不带静电, 主板在移动,贮存的过程是可以产生静电的) 所以"不帶靜電的兩物質只做單純的接觸並不會產生靜電" 在这时就不成立, 那么带静的两个物体接触就会发生静电放电.
对于问题:
1. 增加還是減少ESD進入電路的路徑阻抗?---金属条接地电阻一般在都在1M以上, 所以是减少ESD能量进入电路,(人体阻抗
和这个值比小的多得多).
2. 金屬與金屬摩擦與金屬和非金屬摩擦,這兩種狀況產生的ESD哪一種比較多? ----在静电很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下使用人为的泄放途径比单靠PCB材质本身的不可控性的承受ESD要理想.
PGND连接是没错的, 24V地也还是要和PGND要连在一起的,即使是通过电容,要不然就成为浮地.而且主板上还会有固定螺柱之类连接PGND和24V地.在PGND和GND之间增加兆欧级电阻应该更符合LZ的想法.
"另電阻值該放多大才算大?既然要放大電阻,為何不直接用無銅箔的狀況讓ESD根本進不去電路"
没记错的话静电耗散型10的6-9次方欧姆(也有可能记错),实际上放的电阻也是在这个范围的. 如前面的叙述, ESD在主板和机箱接触过程是有静电放电的可能的,即使在不使用铜箔的情况,这时静电能量一定时会寻找泄放途径的.与其任静电能量不加损耗的进入到主板,增加电阻控制ESD能量比较可取.之后要做的就是做好地系统(这个是必须的), 有好的谐振特性的地系统,就算PGND和24伏地在一起, 引入的已经被消耗的ESD能量也不会产生EMC问题.
最后, 增加板子层数强烈建议.
|